English

为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作出贡献

1999-11-19 来源:光明日报 曹仁义 我有话说

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前身——北平新华广播电台创办了《自然科学讲座》节目。这是中央台历史上第一个科普广播节目。

50年来,中央台的科普广播以数万次的节目、数千万字的稿件,向全社会通俗讲解上至高科技、下至日常生活中的科技常识,内容涉及了包括医学在内的自然科学全部学科,为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推动经济建设,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作出了自己的贡献。此外,为人民群众发扬科学精神,掌握科学方法,树立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依据中央部署和人民需要不断完善节目内容与形式

50年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科普节目经历了几次变革和改进。作为国家电台,作为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科普节目的每次变革和改进,主要依据便是中央的部署和人民的需要。

1950年春天,新中国成立不久即召开了第一次全国新闻工作会议。在这次会议上,中央为广播确定了三大任务:发布新闻、传达政令、社会教育。其中社会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普及科学知识。之后不久,中央台将《自然科学讲座》更名为《科学知识讲话》。内容安排,在原来的只邀请科学家举办讲座的基础上,增加了自采自编稿件,学科拓宽了,形式更活泼了,讲述更注重通俗了,所讲知识更普及了。

1956年,中央发出了“向科学进军”的号召。在全国人民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潮中,中央台的科普节目定名为《科学知识》节目,其任务是传播和普及自然科学和技术知识,并培养听众对科学技术的兴趣,鼓励他们学习和钻研科学技术,提高科学文化水平,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这个节目的听众对象,五十年代定位在具有高小以上文化程度的听众;七十年代以后定位在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听众。节目力求通俗易懂,尽量照顾普遍兴趣,避免专业性太强的内容。它既向听众直接普及各种科学技术知识,也注意培养和启发听众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引导他们向科学技术进军。

《科学知识》节目一直稳定举办到1988年。其间,经历了1978年3月18日中央召开的全国科学大会。在这次大会上,邓小平同志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科学技术现代化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关键”、“中国的知识分子已经成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等重要论断,从而使全国人民迎来了科学技术的春天。在邓小平同志上述英明论断的指引下,中央台千方百计加大科学普及的力度,并力求使科普广播紧密结合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先后开办了电子计算机讲座、原子能知识讲座、半导体、相对论、植物生理学和农业现代化等知识讲座、科学家谈现代科学技术系列节目等。同时,“从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一部分”这个新角度,加强了对科学家业绩的报道。这一切都在听众中产生广泛影响。1984年,《科学知识》节目被听众评为中央台的十大优秀节目之一。

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是改革开放后我国科技事业的主要特点之一,当然也是中央台科普广播主攻方向之一。1985年,中央明确提出:“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技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这年3月颁布的《中共中央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通过培育技术市场、确立技术成果的商品化地位、改革科技拨款制度等一系列措施,建立起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新的科技体制,解决长期存在的科技与经济脱节的问题。中央的这些决策一方面直接成为中央台科普广播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也为中央台科普节目指明了方向。这以后,中央台加强了科技体制改革的报道;突出地介绍了国家实施的“863”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以及这项计划实施后取得的成果。

为了顺应科技步入社会、进入经济建设主战场的大趋势,1988年7月,中央台的《科学知识》节目更名为《科技与社会》节目,从而强化了科普广播对社会的渗透功能,将选题的着眼点放在全社会,针对经济建设的实际需要,讲解相关的科技知识。在一次全国范围的抽样调查中,中央台的《科技与社会》节目收听率达到74%。

1992年以后,中央台的科普广播紧紧围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思想进行宣传报道,按照党的十四大的部署,在开发研究、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基础性研究三个方面,安排重点选题,普及科技知识。更名后的《科技·知识·生活》科普节目,还加强了对生活中科技知识的介绍,以体现党的十四大提出的“需要全社会提高科技意识”的要求。

1997年9月召开的党的十五大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从此,中央台自觉地将科普广播纳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组成部分,在注重提高节目质量的同时,陆续增办科普节目,增加播出时间,到1999年,中央台的科普节目已经增办到5个,播出时间达到5个半小时。

在科技界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成长

科技界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是中央台科普广播成长进步的关键因素。可以说,没有科技界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就没有中央台科普广播的50年。

科学家亲自写稿、审稿、开办讲座。50年来,科学家们为中央台科普节目写稿、审稿的篇目、次数多得难以统计。1949年中央台科普节目初办时,科学家们就在这个节目中举办了电学常识、生理学常识、疾病常识、苏联科学家故事等讲座。这类由科学家自己写稿并播讲的讲座50年来持续不断,内容由浅到深,学科逐步增多,提高了中央台科普节目的层次。

科技界与中央台联合办科普节目,科学家为中央台科普广播当顾问。1958年,中国科协与中央广播事业局联合组织了一个“科学技术广播委员会”,其任务是:为科普节目提出选题,推荐写稿人或亲自播讲人;帮助审定广播稿中的科技内容;帮助解答听众提出的科技知识问题。后来,由于历史原因,这个委员会虽然取消了,但科学家被邀请到电台播音间解答听众问题、当电台科普广播顾问的作法一直保留到现在。现在,中央台还有两个庞大的科学家顾问团:一个是由120位科技专家组成的科技广播顾问团,一个是由125位医学专家组成的医学科普顾问团。另外,中央台的科普节目《专家热线》请来的专家,大部分都是我国某个领域的著名科学家,他们在直播间通俗地为听众解答问题,受到广泛好评。

许多科学家和社会知名人士经常收听中央台的科普节目,并给予热情鼓励。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在一次座谈会上说:“我每天早晨起来,听的第一个节目,就是中央台6点钟的《科学知识》。我非常感谢这个节目的编辑同志和为这个节目撰稿的同志,他们天天给我上课,给了我很大的帮助。”著名文学家夏衍,在一次“中青年电影导演座谈会”上,殷切希望文艺工作者要学习科学知识。他说:“让导演们精通物理、航天科学不可能,但是对科学不感兴趣,看来不行。每天清晨6点钟,听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科学知识》节目,我觉得就很有好处。”老将军洪学智不仅自己经常收听《科学知识》节目,还推荐别人收听,并且把感兴趣的内容记下来,转告有关同志查询、借鉴。张爱萍同志也是《科学知识》节目的热心听众之一,并且曾经在收听之后调阅有关内容的文章。

企业界积极支持中央台的科普广播。企业界许多有识之士越来越重视科技,越来越认识到普及科技知识对提高员工素质的重要性。他们高兴地参与中央台的科普广播工作,合办或协办一部分节目,为科普工作贡献力量。

坚持传播真科学随时警惕伪科学

多年以来,形形色色的伪科学总企图混进科学的行列。其炮制者打着科学的幌子,使用各种手段,引诱新闻媒体、科普阵地为其宣扬。对此,中央台科普广播的工作人员一直保持高度的警惕性。他们认为,中央台作为国家电台,一旦出现鼓吹伪科学的情况,其影响非同寻常。

为了增强识别伪科学的能力,他们对伪科学现象进行了专题研究,分析了伪科学的类型、产生伪科学现象的原因,并着重找出了科普工作者可能上当受骗的一些因素。这些因素是:缺乏必要的科学知识,缺乏科学的思维,缺乏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存在猎奇心理、拜金主义、有偿新闻作怪等。针对这些因素,他们明确提出:科普节目的工作人员必须掌握尽量多的科学知识;必须学习自然辩证法,运用辩证思维分析传播内容;必须牢固树立“以科学的态度传播科学”的观念;决不允许在科技问题上“炒”新闻;决不允许在科技报道中搞“有偿”。这三个“必须”和两个“决不允许”,在中央台科普节目编辑部门如同制度和纪律,大家都自觉遵守。所以,多年以来,诸如“水变油”、“超浅船”、“邱氏鼠药”之类的伪科学货色,没有混进中央台的科普节目。

最近几年,中央台的科普广播在反对封建迷信,揭批反科学和伪科学的斗争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推出系列科普广播“让科学擦亮人们的眼睛”,以生动、形象的事例对“街头算命是否可信”、“星座与命运有关吗”、“世纪末有大灾吗”等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进行深入浅出的解答。

老年人和农村听众是广播的主要听众,而这一人群受法轮功的影响相对较大。最近在揭批法轮功的宣传中,中央台的科普广播发挥了不可低估的作用。《科技大世界》节目采访了一大批著名科学家和医学专家,以权威科学道理批驳法轮功,很有说服力。《医药咨询台》、《健康娱乐城》、《健康热线》节目则集中宣传有病看病找医院,没病健身靠科学,特别介绍了一批信誉好的医院和一些行之有效的健身方式,受到了广大听众特别是老年听众的欢迎。

未来的科普广播

媒体之间、同一媒体内各个节目之间的竞争正在变得越来越激烈,有人称:媒体的竞争已进入了“战国时代”。因此一个收听率不高的科普广播节目是难以在黄金时间立足甚至是难以生存的。

在收听率压力下的科普广播,将办得更加“好听”。科普广播作为一种精神产品,它的最终用户是公众,因此能否被公众接受是衡量这一产品是否合格的重要标准。在许多人眼里,科学固然重要,但它总是给人严肃、枯燥、高深莫测的感觉,使人敬而远之。今年改版后的中央台科普广播节目以全新的面貌面对听众。《科技大世界》节目明确提出,科技报道的选题标准是:在科学权威的前提下,好听、有用、重要。因此也就有了在“奇思妙想”中讲发明创造,在“周末轻松科学”中介绍百科知识,在“谁是谁非”里探讨科学疑难问题。今年新推出的《健康娱乐城》节目则提出了给医学节目“娱乐化包装”的口号。这个节目寓教于乐,用轻松、快乐的形式传播健康知识和观念,很受听众喜爱。

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科普广播将正视科学研究的风险性,正视来自科技界的不同观点,并且对不同观点、不同结果有更大的包容性。真理越辩越明,这本身也是一个很好的科普过程。越来越多的公众更关心过程而不是结果,这是一种成熟的表现。科普广播将更多地对科学事件“现在进行时”的报道,而不是等结果出来以后才作报道,这样更能体现科学探索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最近几年中央台的科技节目对一些天象奇观的报道就采取了预测、现场实况转播、事后深入分析的方式,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掀起了不小的天文科普热潮。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普广播将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人们对它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重压之下方显英雄本色。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科普工作者和广大热爱科学的人们的共同努力下,科普广播的前景广阔。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